西湖地圖2016版
原標題:西湖地圖2016版
西湖地圖,三面云山,一面城廓。白蘇雙堤將西湖水域一分為 三,而孤山則亭亭獨立于煙波之上。西湖的四時真境卻從未不同。每當新月初上,見湖邊的柳影倒映水面,與那空明淼渺的水天相摩蕩。偶爾風起萍末,急雨忽來,那濃厚的烏云、跳蕩的雨珠也頃刻彌滿湖山,時而黝黑像鐵帷,時而又輕柔如紗幔,這種時候,西湖的靈奇變幻就真的無法形容了。山有吞云吐岳的氣概,水得煙雨迷離的姿韻,此際的孤山,就如同邀約了天地四方的神 靈,共同操演著自然的風色,而這才是所謂的“孤山不孤”。
孤山靜臥于西湖的核心,得山水之樞機。山前的平湖,雄麗空闊;山后的幽谷,玉樹環波。在山的東麓,有一片梅林拱護著放鶴亭,它們共同標示了北宋詩人林和靖的風骨與格調,足令萬世景仰。山的西陂則塔樹依依,創立于百年之前的西泠印社即棲筑在此。山腳的六一古泉,是蘇東坡為紀念歐陽修而疏鑿的,兩賢的遺韻, 一直引領著千百年來的風雅,至今不絕。在西泠橋的兩側,還有蘇小小和秋瑾的墓冢,隔水相望,仿佛在講述著中國女性柔弱而英烈的歷史。山的東南面是蜿蜒的湖岸,樓榭臨水,古木幽深,那里曾是當年阮元創立詁經精舍的舊址,恰好也是中國美院的前身“國立藝術院”的發祥地。中國美院正是秉承了兩宋的風雅,又獨得湖 山之靈秀,含英咀華,追溯學脈,商略文心。88年過去了,天光云影間,美院先師們的風神猶在,拳曲如弓的孤山,也承載著學術的命脈,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。

丙申立秋后三日,美院數師友相邀于葛嶺,在晨光曦微中俯瞰西湖,是時林山深碧,波光泱漭,群嵐紫氣,映照得滿湖滃然。濃密的樹蔭、豐茂的植被,把倒影投射在水中,一時間山景、水色、青松、風荷,都一齊攏聚在燦然的秋風里,湖山勝概,一覽無遺。隔著清曠的平湖,掩映在高桐深翠中的美院南山校區,仍可歷歷在 望。“日照前林見,秋濤隔岸聞”。一湖之遙的孤山與南山,用88載的守望,成就了中國美院的今天。當此之際,滿眼的湖山恰似一甌醇酒,同行的師友都陶然若 醉。興闌歸來,諸師友援筆10日,成此山水巨幛,記錄西湖秋日的勝景,抒寫國美學人的襟抱,以此邀天下同心愿者,合影存念。